图为《蜗居》剧照。(资料图片)
父母资助30万元首期 李念加入“房奴”大军 她认为有房就在一个城市有了自己的位置
李念,小城姑娘,“80后”演员,北漂一族。2006年,21岁尚未成名的李念已经在北京四环以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住房,“荣升”为北京房奴大军中的一员。
城市房价催生了苦楚,也成就了李念,她的生活注定与房价联系在了一起。在反映城市房价的热播电视剧《蜗居》中,因扮演的海藻一角深入人心,李念一炮而红。现实中的李念与海藻有颇多相似之处,但她并不是海藻,和大多数“80后”一样,在为房、为生计的路上艰难前行。
艰苦的“北漂”
在不少“80后”看来,北京是成就梦想的梦幻都市,当时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的小姑娘李念也不例外。
那段穷到吃不起饭的日子
早在那时,她就下定决心要单枪匹马闯京城。2005年~2006年,还是大四学生的李念提前成为“北漂”,“蜗居”在京城。在那里,理想遭遇了残酷的现实。在举目无亲的北京,李念在北京四环以外、五环以内租了一间房。与其说是房子,还不如说那是个鸽子笼。这间一室一厅的小房子,面积不到40平方米,一个月租金却要3000元左右。
对一个还在读书的年轻女子来说,这不是一个小数目。李念说自己身上没有“80后”的叛逆,但有“80后”的坚持。初来乍到,碰到了很多“小坑”,万一不小心掉下去,就很难回头了。有时候,并非无戏可拍,而是坚决不服从某些“规则”。为此,2006年毕业后,李念在北京有半年左右处于“放空”状态。
并不稳定的收入来源,让李念常常尴尬得“吃了上顿没下顿”——甚至穷到银行卡上的余额连吃一顿饭钱都不够。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,打电话挨个向朋友借钱。
那时,李念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,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发愁,总是在想“还有什么可以帮我维持最基本的生活?”李念甚至还想过到麦当劳打工。她刚到北京时,还业余为父亲所在工厂生产的重型机械做推销员。有一次,跟着剧组谈剧本,碰到做钢材生意的人,她不顾形象地向对方推销产品,后来居然还谈成了。
李念的“买房经”
相比于同龄人,李念是幸运的。2006年大学毕业后,在家人的支持下,她在北京四环外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。
李念说自己对买房没什么概念,因为常年在外拍戏,她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操心房子的事情。直到有一天,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她有间房不错,她就去看了一下。这是一间四环以外的房子,90多平方米,每平方米的价格在1.2万元左右。李念自己掏了点钱,家里“支援”她30万元,凑齐了首付。当时李念考虑到自己是刚出道的新人,片酬不高,如果没有戏拍,就没有收入,所以选择了最长年限——30年的还款期。即便如此,她每个月也要还3000多元的按揭,算上水电费、天然气费、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,一个月的总开销需要一万多元,“压力很大”。
当时李念说服家人买房的理由是:北京的房价涨得太快了,“要早点下手,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”。她算了一笔账,当时在北京租房大概需要3000元/月,贷款买房,每月还按揭也是3000元。“租房,最后房子还是别人的;买房,贷款还清了,房子就归自己了。”
最重要的是,买房后的李念觉得“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一个位置,有了一个家”。“如果没有房,就没有精神力量的存在。”
“我不是海藻,但我理解她”
《蜗居》的热播,让李念“红得一塌糊涂”,同时也备受争议,连她的爸妈都曾经责问她“怎么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?”
李念说,同是“80后”的海藻经历的生活是欢笑与痛苦的交织,一个小城姑娘,家境拮据,到大城市后,遭遇了很多诱惑。在亲情、爱情和欲望的交织下,她迷失了自我,逐渐丧失了最初的单纯和真挚,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矛盾地前行着。
李念认为,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同海藻相似的境遇,从一个小城市来到大城市打工,在那里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。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而获得成功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她们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,稍不“站稳”,“就会和海藻一样”。
李念说她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,但她们并不认为自己是“小三”。由于生活的境遇不尽相同,一开始,她很难理解这个朋友。后来她想:“生活所迫,回头却已很难。”那个朋友说看了《蜗居》后特别难受,觉得自己也快走到那条路上去了,“看清了自己的位置,觉得很可悲”。 来源:广州日报
|